汽车后市场如同“后宫”,有多少秘事不为消费者所知。
图片与本文无关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 ,消费者在认识一个新词“零整比”的同时,也许会吓一跳,北京奔驰C级W204的整车配件零整比为1273%,通俗的理解就是,这款车更换全部零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新车。在国外的研究数据中,300%左右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见的,还没有测算到高达600%甚至700%的数据。而据国内这份首次披露“零整比”的报告,18种常见车型里有10款车型整车配件零整比超过了400%,因此被形容为“揭起汽车售后服务最黑暗的一幕”。但这次披露的仅是“冰山一角”,极度不透明的汽车后市场“潜规则”重重,即使消费者略知一二,也难逃被狠狠宰一笔的命运。
前不久,华南地区频频下暴雨,又有一些汽车被水浸了。一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只要是被水浸过的车子,广州某一超豪华车品牌的4S店一律开出“换发动机”的维修方案,这个品牌的发动机动辄几十万元,而根据具体情况,其实有的汽车发动机不需要更换,只需清理一下发动机即可,维修费用在1万多元。
不过,消费者此时往往由购车时的“上帝”变成“水鱼”,一来消费者未必知道可 “修”可“换”,二来当4S店维修中心态度强硬时,消费者往往也别无选择,例如这个超豪华车品牌整个广州地区就仅此一家维修中心,而且该车核心零部件很难从其他渠道买到,基本被经销商垄断。
与自主品牌相比,进口车与合资车的“零整比”明显高出一大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贾新光认为,即使是进口或合资零部件价格高,也不至于比整车原配高出6~7倍乃至12倍,这就是因为被总经销狠狠“扒了一层皮”。所以应该打破渠道垄断,采用零部件直接进货办法,把过高的价格降下来。
在贾新光看来,汽车配件价格如此贵,是因为配件供应方面的垄断。按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必须取得品牌总经销商授权,这就使得进口车生产商轻易获得了垄断渠道并任意抬高零配件价格的权力,国外车企不允许4S店自行采购维修配件,只能由总经销提供;不允许车型配套的零部件流通到汽配市场,消费者只能在4S店进行更换,必然就抬高了进口车零部件价格。
因零部件利润高企,汽车后市场又滋生了一些其他问题。一位汽车维修行业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只要利润够高,总有一批人会想方设法打破这种垄断。现在物流和资讯这么发达,经销商也未必可以通过垄断这种方式保住市场,除了少量小众化进口车的零部件以及发动机这种核心零部件在市场上无法买到之外,大多数汽车零部件都已经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尤其是保有量大的汽车,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盯上这部分利润,研发出可替代的零部件,其实很多零部件的技术门槛也没那么高。即使是一些无法复制生产的进口车零部件,一些非正规的汽车维修中心也能从国外走私零部件进来,有些零部件甚至是从二手车或报废汽车上拆下来的。但只要能将汽车修好,消费者一般不会过问零部件的来源。
或许,只有等到零部件真正实现在市场的自由流通,才有可能迎来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