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腾讯路宝盒子的发布让车载OBD行业再次进入载歌载舞的沸腾欢庆,社交霸主、IT巨擎,连腾讯都做车载OBD了,你们还有谁再敢质疑OBD没前途?
OBD本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维修人员提供检测接口,二是用来测定排放标准。无论是维修,还是环保,OBD在功能上都是将车辆的ECU参数输出到外接设备。于是,以Automatic、ClickDrive、Dash为代表很多硬件,瞅准了OBD这个入口,借助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和数据运算能力,打出了智能、经济、环保用车等多张牌。而国内的试水者一开始接触OBD,都为其“钱景”无限的数据接口所深深着迷,纷纷争相拥入,从2012年开始,车载OBD在国内市场开始活跃起来,成为人们梦寐以求打开车联网大门的“金钥匙”。
但事与愿违的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和了解的深入,其在技术、市场层面的弊病逐渐暴露并尖锐起来,多少曾经磨拳霍霍的OBD厂商如今已偃旗息鼓,放弃原有业务并打道回府。在腾讯路宝盒子面世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里,不少体验过的车主便频频吐槽:基于社交评分的“安全驾驶”噱头纯属鸡肋,部分导航功能画蛇添足……有媒体资深人士甚至预言路宝最终也将难逃遭“捧杀”的命运。究竟是OBD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导致普及用户普及举步维艰?还是其商业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环境而产生水土不服?今天,我们从OBD的前身后世讲起,揭开其真正的神秘面纱。